鑫鼎门业自媒体网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图1

一分厂。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纪念馆像一面旗帜,迎风矗立。在出口处的留言簿上,常会看到一些令人动容的话语。骄傲、奉献、敬意、伟大……这些关键词的背后,是参观者久久不能平静的内心。

也许,半个多世纪前那些奋战在金银滩上的前辈们未曾想过,他们的精神会凝结成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激发亿万中华儿女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跨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有些故事虽然早已为人熟知,但每每重温依然让人震撼。

他,留学期间在英国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虽然有着令人羡慕的名利和地位,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中国,决心要让祖国借助原子时代的科学技术强大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回国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他,从青海试验基地赶回北京时,乘坐的飞机在降落中不幸失事,最后时刻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用身体护住了装有绝密科研资料的公文包。

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告诉妻子,“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他,隐姓埋名17年,将毕生的智慧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

他,曾这样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王淦昌、于敏……他们,当然,不止是他们,透过这些前辈的人生,我们仿佛能够触摸到在中国跌宕前行的浩荡潮流中,一股奋勇开拓的强大精神力量。

对许多人而言,这确实是个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采取孤立、封锁、遏制、打压政策,并在朝鲜战争期间,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

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新中国并不畏惧。1956年5月,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庄严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就这样,无数科研工作者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超常的毅力和投入向世界宣告:“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1964年10月16日,随着沙漠深处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图2

游客沉浸在那段激情岁月中。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的宏伟事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两弹一星”的伟大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优良作风的科研队伍,促进了国家科技进步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增强了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脊梁站起来的重要标志,书写了中华民族振兴史上的辉煌篇章,对中华民族在当代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深远影响。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

追寻这段历史轨迹的人坚信,正是“两弹一星”这个伟大事业凝铸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从全国各地抽调而来的广大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怀着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聚集到金银滩草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生涯。他们坚定地说:“即使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青海高原,但是能参加‘草原大会战’是我们一生最大的光荣。”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困难的时候是试验室灯光最明亮的时候,最饥饿的年代也是创业者歌声最嘹亮的年代。当时在设计室工作的王钰德回忆说:“那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班。方案想了又想,图纸审了又审,试验数据算了又算。晚上,整个办公大楼灯火通明,每天接送我们上下班的班车来了,无论司机怎样按喇叭,谁也不愿放下工作,经常都是领导强行熄了灯,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党中央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下,全国先后有26个部(院)、20多个省区市,包括10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抽调精兵强将参与“两弹一星”研制,集中攻关。原子弹研制中的“九次计算”“草原大会战”,氢弹原理突破中的“群众大讨论”等,都是集体攻关、团结协作的结果,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和成功实践。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几十年后的今天,只有理解他们纯粹的理想,我们才能真正走近“两弹一星”精神。它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强大精神力量。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图3

特殊部件加工(资料图片)

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挺起的脊梁-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综述(上)-图4

加工生产(资料图片)。记者 魏雅琪 摄

1960年8月,在中国的1390位苏联工作人员连夜从中国撤离,赫鲁晓夫断言:“中国(穷得)三个人穿一条裤子,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中国种的是蘑菇云,收获的是鹅卵石。”

有了原子弹之后,美国国防部部长麦克纳马拉曾预言,中国5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还有的西方记者说中国是“有弹没枪”。

的确,“两弹一星”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外有压力下,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新中国用无可争议的事实击碎了这些“预言”,让旁人不得不正视精神的巨大力量。

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精神支撑,伟大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

回望那段光辉岁月,“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奠定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凭借这种精神,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有人这样评价这颗成功爆炸的氢弹,说它不仅“炸”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情况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坚毅品格,更“炸”出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勇气、信心、智慧和力量。

凭借这种精神,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接力攀登中,万众一心的团结合作、协同攻关精神,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展示出强大的力量。从天宫、神舟、嫦娥、天问等到极地、深海,技术装备形成功能化、谱系化布局,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化运营,从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再到高铁建设、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一个个辉煌成就见证“两弹一星”精神的接力传承。

岁月远去,精神永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因如此,那些科研工作者才会扎根金银滩,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因如此,“两弹一星”精神才不仅仅出现在纪念馆和解说词里,它是奔腾不息的河流、延绵不息的血脉、永远燃烧的火炬。

听啊,一个伟大的声音如同历史的旁白始终回荡在我们的耳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编辑:赵旭 责编:鲁东 监制:马振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zxinding.cn/post/326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