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鼎门业自媒体网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1

英宗皇帝的病情加剧(前情提要),当着众臣的面,“号呼狂走,不能成礼”。情急之下,是宰相韩琦冲上前去,牢牢抱住皇帝,这才稳住了局面。

国不可一日无主,皇帝病了可怎么办?安顿好了皇帝之后,韩琦又率领着两府大臣觐见太后,经过一番紧张的商量之后,最终商定,以英宗的名义下诏请求太后“权同处分”政事。根据太常礼院拟定的规矩,届时太后会和皇帝一起出现在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

时隔四十一年,大宋王朝再一次出现了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只不过,上一次皇帝十三岁,而这一次皇帝三十二岁;上一次是奉了先皇的遗制,而这一次却是皇帝病狂,太后不得已出来主持局面。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2

活了三十二岁都好端端的赵曙,怎么做了皇帝反倒发起疯来?难道是压力太大,不胜负荷?还是别有隐衷?还是说曹太后对于英宗的即位心存保留,所以她有意逼疯英宗,以便自己掌权?一时之间,疑云笼罩宫城,英宗的皇位乃至开封的稳定都成了变数。

英宗的病看起来真的是很严重。从嘉祐八年(1063)四月初四犯病,到二十四日,整整二十一天,皇帝都没有离开病榻。

“丧皆礼官执事”,仁宗丧礼的一应事务都是礼官在操持举行。按照礼仪,英宗是孝子,是整场丧礼中那个最悲伤的人,所以,群臣要向他表示慰问,这叫“奉慰”。奉慰仪式倒是举行了,实际情况却是“群臣奉慰,则垂帘不坐”。群臣向皇帝的宝座表示慰问,宝座前垂着帘子,帘子后面、宝座上头却没有坐着皇帝。这是英宗第一次“病休”。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3

四月二十五,仁宗大祥,英宗终于亲自出来行了礼,还让人卷起帘子,接受百官的慰问,并且在三天之后“临朝听政”。司马光本来以为,英宗从此就可以正常履行皇帝的权力和责任了。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到了六月初三,“上复以疾不出”,再次病休。正常的朝会、听政活动再次中断,国家大事又只好靠皇太后隔着帘子跟宰相大臣们商量决策。皇帝跟外界的唯一联系就只剩下了与两府大臣的例行会面。

根据宫里传出的消息,英宗是个奇怪的病人——他拒绝吃药,“传闻太医所上汤剂,鲜用服饵”,基本不吃。

宰相韩琦当面领教了英宗的怪症。韩琦奉召进宫觐见曹太后和英宗,正赶上英宗的服药时间。发病之后,英宗搬到了柔仪殿东阁的西室居住,而太后住在东室,以便监督英宗服药。英宗在榻上半躺半卧,紧闭双唇,看都不看药杯。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4

曹太后坐在一旁,冷着脸,气急无奈。韩琦见状,只好“亲执药杯以进”,亲自拿着盛药的杯子喂给英宗。英宗“不尽饮而却之”,没喝完就推开药杯。这一推显然是用了力的,杯子里的药汤洒了,洒在了韩琦的官袍上。曹太后赶紧命人取出袍服来让韩琦换上。宫里的男人衣服,多半是仁宗的旧物,韩琦哪里敢穿?

正推辞间,曹太后忽然叹道:“相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相公不易,太后岂不是更难?如此说来,皇帝实在是不讲道理极了。太后这话,分明是谋求共识的意思。韩琦低着头,以沉默作答。药杯推挡之际,他与英宗刹那目光交会,分明看见英宗眼底的委屈、隐忍和不安—皇帝不信任太后的宫廷为他煎的药,换言之,皇帝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心怀忧惧!

从韩琦那里没能得到响应,曹太后又转向了英宗的长子、十六岁的仲针,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自己劝劝你爹呢?”

仲针当然就听话地拿起药杯,继续劝进。可是英宗连眼皮都不肯再抬起。

皇帝的怪病

英宗的病是对内不对外的。面对太后,他癫狂、无礼,“时出语颇伤太后”;对于那些在仁宗后期跋扈一时的宦官,他的态度极不客气,“其遇宦官尤少恩,左右多不悦者”。于是乎,宦官们成群结队跑到曹太后跟前说他的坏话,曹太后与英宗的关系越来越僵。

有关英宗行为失当的流言蜚语不断越过宫墙,流向开封的茶楼酒肆、桥头街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英宗南面为君的能力。本朝以孝治天下,这样一个病恹恹、连自己的行为都无法控制的悖逆之子,又怎能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5

嘁嘁喳喳的窃窃私语甚至蔓延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之中也出现了怀疑和摇摆。面对质疑的声浪,韩琦说:“岂有殿上不曾错了一语,而入宫门即得许多错!固不信也!”这一句话,声音不大不小,语气坦然坚定,一时之间,解了很多人的惑。

韩琦可以在外面维护皇帝的形象,却无法深入后宫去缓解皇帝与太后的关系。曹太后对英宗的耐心越来越少,甚至竟然对着宰相大臣出口抱怨了。该怎样应对?

韩琦丝毫没有犹豫,开口就说:“臣等只在外见得官家,内中保护,全在太后。若官家失照管,太后亦未安稳。”皇帝在宫里面好不好,全靠太后保护周全。不把皇帝照顾好,只怕太后也难以安稳吧!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6

这是什么话?!韩琦竟然这般犀利露骨,曹太后的心理准备显然不足。她像是小孩子碰到了滚水,慌忙回应道:“相公是何言!自家更切用心。”

不想韩琦步步紧逼,竟又接口道:“太后照管,则众人自然照管矣。”众人,指的是宫里的宦官、女官。

这一下,轮到曹太后沉默以对了。

这番对话,让所有在场的大臣都为韩琦捏了一把汗。退下来之后,有人问他:“跟皇太后这么说话,不是太过分了吗?”韩琦回答:“不如此不得。”

“泥塑”皇帝

英宗的第二次病休,从六月初三开始,一直延续到七月十三,共计四十天,比第一次长了一倍。

七月十三,英宗初次驾临紫宸殿,接见文武百官,举行起居大典。这是英宗自六月初三发病之后第一次与百官相见。除二府大臣之外的大多数官员,包括谏官司马光都是自六月初三之后第一见到皇帝。这四十天来,流言漫天,人们甚至怀疑皇帝的生死。此番重见,君臣双方都是百感交集,皇帝流了泪,司马光也是泪眼朦胧。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7

七月十三,起居大典结束之后,英宗转入垂拱殿,轮流接见宰相府、枢密院等重要机构负责人,讨论政事。

五天之后,英宗首次接见契丹使者,并且恢复接见新任及离京中高级官员。这些虽然都是礼仪性的活动,但是礼仪之中从来都蕴含着权力。皇帝在向邻国契丹和掌握实权、实际管理国家的中高级官员展示自己的存在和权力。

进入八月,英宗的办公时间延长到午后。表面上看起来,英宗基本上已经开始正常办公,履行皇帝之职。从首都开封到河北边境,闻知此事的官员百姓都松了一口气。可是,作为谏官的司马光却越发不安了,因为,他离皇帝很近,能够看到更真实的细节,而他所看到的英宗皇帝的实际情况,距离正常履职实在还差得太远。

司马光发现,英宗虽然已经开始正式视朝听政,但是却不肯说话,“群臣奏事,一无可否”,“独于万几,未加裁决”。人是一本正经地坐在宝座上了,可是什么主意也不拿,什么判断也不做。简直像泥塑木胎一般!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8

这样的皇帝,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安。它让司马光很容易就联想起仁宗晚年的情形。可是,那究竟是不一样的。

仁宗晚年的沉默,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允许,中风之后言语艰难。眼下,当今圣上“御殿听政,已遵旧式。出入起居,皆复常度”。明明是可以正常工作了,为什么却不肯拿主意,行使权力?司马光上疏直言,“臣窃惑之”。同样察觉到英宗状况异常的,还有御史中丞王畴,他的表述方式比司马光更为直接,王畴反问,难道皇帝是“有所畏忌而不言”吗?

司马光的“窃惑”之叹,王畴的“畏忌”之问,表面上是在追问皇帝,实际上剑指后宫,直逼曹太后。台谏官与两府大臣在打配合,敦促曹太后调整态度。母子失和已经不是传说,作为儿子,特别是过继儿子,英宗在孝道伦理中处于下风,无法直接对太后表达不满。他的沉默即是抵抗。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9

03 太后的权力大过皇帝?新皇帝该何去何从?-图10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zxinding.cn/post/352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